长沙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于1956年10月,长沙市侨联党组成立于2005年3月。市侨联机关现有党组书记1名,主席1名,副主席1名,兼职副主席6名,设办公室、经济与权益保障部、宣传联络部3个内设机构,有编制13个,其中行政编制12个,工勤编制1个。全市9个区、县(市)侨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,全部配备驻会专职领导,真正实现“有组织、有队伍、有经费、有阵地、有活动”。全市共有归侨侨眷、海外侨胞20万人;侨资企业2000余家,涉及高端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地产开发、文化教育、生态环境、现代农业等行业。市侨商会为市侨联所属社团,成立于2016年6月,现有会员企业226家。市侨青委成立于2019年9月,是市侨联做好新生代华侨华人工作的重要平台。
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以来,长沙市侨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的桥梁和纽带,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,发挥优势,积极作为,为长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,获评全国侨联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、全省侨联系统信息工作考核一等单位、长沙市文明单位。主要做法是:
思想政治引领坚强有力
始终牢牢把握“侨联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”的政治属性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、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团结引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听党话、跟党走。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,举办集中学习、宣传宣讲、座谈交流、红色教育等各类主题活动265场,专题报道侨界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320人,凝聚侨界正能量,激发全市侨界群众爱党爱国热情。2022年,组织策划“一起向未来”庆祝建团百年活动,推出《我的中国心》短视频,首周播放量超100万,被学习强国、人民政协报等36家海内外媒体转发,获中宣部充分肯定。
助力经济发展务实有效
一是开展引资引智工作。充分运用海内海外“两个平台”,广聚侨智侨力,开展招商引资、招贤引智工作。主办“侨商侨智聚长沙”“海外博士长沙行”等招商引资、经济考察活动50余场次,邀请来自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、侨领侨商、商协会代表来长考察调研,协助引进侨企27家、侨资30多亿元、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余名,为推动长沙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。长沙市人才新政45条发布后,率先举办“智汇潇湘·才聚星城”人才政策分享会,组织12个国家千余人线上线下参会,在此基础上持续开展宣讲进校区、进园区、进社区系列活动。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。举办创业论坛、海归招聘会、创业就业“一对一”、政策解读会等活动,助力海归创新创业和项目、资金、技术的精准对接,为回国创业的海外人才和新侨排忧解难?;冉缬判闳瞬?、企业申报奖项,戴立忠等9人次(单位、项目)获评中国侨界贡献奖、优秀创新团队、优秀创新项目;推荐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17家企业获批中国侨联、湖南省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和助力乡村振兴基地。联合长沙县主办“创业中华 智汇星沙”首届星沙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论坛活动,邀请海外专家及知名人才参会,奖励一批人才和项目,建立湖南省第一家县级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。三是助力侨商侨企发展。深入了解产业链涉侨企业生产情况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,走访调研圣湘生物、仁和环保等重点侨企459家。7家侨企入选市委、市政府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,14家企业列入长沙市企业践行“三高四新”战略百强榜单。四是提升参政议政能力。组织侨界代表、委员积极履职,深入开展调研,形成高质量的提案议案和调研报告。省、市、区三级侨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现有207名。充实调整市侨联参政议政委员会成员,建立健全激励机制,建言献策能力水平明显提升。
海外联谊交流有声有色
广泛开展海内外联络联谊,增进与侨社团紧密联系互动,以侨为桥、以侨联侨,为促进长沙对外交流合作发挥重要作用。全市各级侨联组织接待华人华侨、侨社团、国际知名企业集团代表、外国政府官员和国际友人4000余人次来长投资考察、友好访问,为全市对外开放和友好合作穿针引线、铺路搭桥。组织“海外侨胞看长沙”“海外侨胞故乡行”等活动,充分展示和推介长沙发展成果和湖湘文化魅力。参团出访阿联酋、南非、英国、尼日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拜访海外侨社团和侨领侨商,开展侨情调查,洽谈合作事宜。以“亲情中华”为主题举办华裔青少年湖南线上线下夏令营等系列海内外交流活动。持续举办“侨界讲坛”活动,邀请侨界知名人士来长交流分享。省博物馆、隆平水稻博物馆、岳麓书院3家单位获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,炭河古城等14家单位获批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。
服务侨界群众尽职尽责
努力为侨排忧解难办实事,不断增强侨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创新实施“银侨之家”项目,打造基层侨联组织服务老侨建设的新样本,为老侨提供服务4500多小时,发放物资83万余元,计划今年实现全市区县(市)全覆盖。对全部128名市属老归侨建档立卡。在全省率先进行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试点,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涉侨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。在30多个街道、社区开展宪法和侨法宣传周活动,举办“送法上门、知法懂法、与法同行”线下主题沙龙等宣传活动及“爱侨之声”广播站,提升社会侨法认知率。坚持开展黄彰任奖学金、爱尔兰华侨奖学金、“春雷公益”香兰奖等慈善项目,奖励优秀学子、教师,帮助贫困学生1450名。动员广大侨界人士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累计捐款捐物2.18亿元(含新冠疫情期间捐赠1.78亿元),充分发扬侨胞爱国爱乡、乐善好施的传统。
基层基础建设切实加强
始终与时俱进,着眼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新发展和新要求,加强自身建设,夯实侨联基础。2021年12月召开长沙市第十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,选举产生新一届市侨联领导班子。选派领导、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,提高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。举办侨务知识讲座,加强海外侨团建设和侨领培养。成立市侨联青年委员会,联系团结侨界青年,服务侨青创新创业。加强对侨商会的指导,协助侨商企业做大做强,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全市现有47家“侨胞之家”,为归侨侨眷搭建依法维权、联谊交流、开展活动的平台;其中清水塘社区“侨胞之家”获评2020年度全国侨联系统优秀“侨胞之家”,湘江新区(岳麓区)学堂坡社区“侨胞之家”获评2021-2022年度全国侨联系统“侨胞之家”典型选树单位。
来源:湖南省侨联
编辑:闵美颖